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首頁 物聯網產業大聯盟 新聞集錦

行政院:晶片驅動生醫與農業領域創新再升級 發展精準健康與智慧農業 帶動全民智慧生活圈

發佈日期:2025.07.25
瀏覽次數:63

國科會提出我國半導體科技發展四大策略:「延續優勢」、「國際拓展」、「應用創新」、「永續調適」,期望讓臺灣成為引領世界半導體發展的關鍵力量

行政院長卓榮泰 7 月 24 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「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 - 生醫與農業領域推動成果」報告後表示,「晶創臺灣方案」是推動賴清德總統「人工智慧島」與「健康臺灣」國政願景重要的關鍵基礎,透過晶片與 AI 關鍵技術,驅動產業創新及普惠應用。

卓院長指出,本報告案整合跨部會資源,推動半導體關鍵技術在生醫與農業領域落地應用,對發展精準健康與智慧農業具有關鍵意義,請相關部會持續拓展應用場域,深化晶片技術的導入,讓科技創新真正貼近人民生活,帶動全民智慧生活圈。 

此外,卓院長也責成各部會持續厚植我國產業的全球競爭力,以「臺灣 + 1」的模式積極與世界鏈結,強化我國在民主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,奠定政府與產業協力推動創新發展的良好基礎。

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 - 生醫與農業領域推動成果

國科會說明,臺灣應把握與國際合作的契機,善用半導體產業完整生態優勢,並將這優勢擴散至百工百業。國科會邀集經濟部、衛福部、農業部共同以前瞻晶片與系統加速生醫及農業產業創新,實現「人工智慧島」與「健康台灣」之願景。

擬定半導體科技發展策略,上中下游跨部會分工合作

國科會提出我國半導體科技發展四大策略:「延續優勢」、「國際拓展」、「應用創新」、「永續調適」,期望讓臺灣成為引領世界半導體發展的關鍵力量,並擴散應用在百工百業上,包含帶動生醫與農業的產業創新發展。其中,國科會負責上游開發試製,透過產學研合作進行多重檢測生物晶片開發;經濟部負責中游研發試量產,發展新世代基因定序、植入式醫電等,建立研發到試量產的成功模式;農業部及衛福部負責下游法規及場域驗證,包含法規陪跑、人才培育,強調產品於終端落地銜接產業。

善用成熟製程晶片,普及生醫與農業領域

國科會指出,應善用我國成熟製程晶片產能,導入百工百業推動應用創新,擴散普及至我國生醫與農業,帶動產業升級。目前已將類比 IC、邏輯 IC、微元件 IC、感測元件等晶片,著手開發癌症多重基因檢測生物晶片、早期心房顫動檢測晶片、巴金森氏症數位治療、禽舍管理機器人、植物病蟲害檢測、農漁畜產品藥物殘留檢測晶片等臨床檢測或民生應用。

晶片驅動創新,打造生醫與農業升級新引擎

國科會已在全台啟動 33 項生醫與農業之晶片開發案,涵蓋智慧醫療、基因定序、智慧農業等應用。推動過程中已有超過 30 家新創及中小企業參與,並串連約 20 所學研機構,形成完整產學研醫農創新生態圈。未來將持續透過法規陪跑、臨床實證及量產推動,串聯相關產業鏈,促使晶片成果落地產業,展現臺灣晶片科技應用在百工百業的強勁實力與落地效益。